站内检索: |
? | 引资引智 |
海归”褪去光环 就业关键看能力 | |||||||||
| |||||||||
原标题:花200万留学,回国拿2000元底薪,海归真的贬值了吗 ——海归褪光环,关键看能力 在南京一家事业单位工作了30年的姚先生这几天很郁闷。7年前,夫妻俩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儿子送到美国留学。今年5月,金融硕士毕业的儿子回国求职,多方碰壁后终于在9月初入职南京一家商业银行,月薪3500元。“留学期间每年学费、生活费加起来都超过30万元,没想到毕业后工资这么低!” 无独有偶,近日一篇报道也道出部分留学生回国就业的残酷现实。杭州一女生重点高中毕业后去澳洲留学,为凑学费家里卖掉了唯一住房,6年花掉200万元,回国求职,有单位给她开出2000元的底薪。 一边是出国留学的巨大开销,一边是留学后的尴尬处境。记者调查发现,越来越多海归正面临着如此“骨感”现实。甚至有知名企业人力资源经理放言:现在海归研究生还不如“985”高校本科生。 不再盲目崇拜海归是时代进步 今年8月,智联招聘发布的《2017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显示,在接受调查的1821名留学回国人员中,44.8%的人税后月收入在6000元以下,近七成海归认为月工资远低于自身期望。让人吃惊的是,专业不对口现象在海归群体中同样明显。 “这种情况其实挺正常,我2004年去美国读博士时,整个学校中国留学生只有800人左右,大部分是研究生,以读博士为主。等我毕业时,我们学校的华人学生有3000人,大部分是本科生。”在美国生活多年,如今回到江苏创业的密歇根大学博士、涟漪信息苏州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刘杨认为,这种现象从侧面反映了中国正在变得越来越强大,越来越多的家庭有能力将孩子送出国,用人单位对于海归也有更多理性认知。 刘杨说,这几年海归回国创业失败的例子也挺多。“掌握核心技术的海归博士回国创业也会遇到各种问题,比如产品不接地气,不能满足国内市场需求。”至于那些在美国、欧洲留学,呆了两三年,其实还没怎么理解欧美国家的国情,也没真正掌握核心技术的留学生,回国就业遇冷就更正常了。 中国海外留学人员创业者协会法国分会会长李天伦,长期服务于欧洲留学人员回国就业创业,他觉得国内不再高看海归是时代的进步。他说,这几年国内的留学门槛逐年降低,留学人员人数激增,留学模式多样化,留学人员学成后能力参差不齐。国内用人单位对留学人员不再盲目追捧,单位更看重有真才实学、有海外工作背景的海归。 “海归贬值”不代表“留学贬值” 虽然国内很多用人单位不再盲目崇拜海归,但并不代表中国对于海归的需求量在减少。相反,有真才实学的高层次海归更加吃香。 今年9月,纽约大学电子和计算机工程系硕士毕业的杨乐存被国内一家知名电商录用,起薪每月2.5万元。打动这家公司的是杨乐存的专业水平。读研期间,小杨就在国际知名计算机期刊杂志上发表多篇论文,且有国外知名公司的实习经历。 “‘200万留学、2000元起薪’的故事毕竟是个例。”省内一家世界500强企业人力资源部总监张珂表示,从他们公司录用的留学生来看,很多人有自己的优势。“但也说明了一个道理,能力比学历更加重要,倒逼留学生学到真本事,而不是把留学视为一种镀金的手段。” 张珂所在公司去年招聘了200多位海归,大多为金融、IT专业,其中硕士学历占六七成。“我们看重的是应聘者的真才实学、实际效用、专业能力,以及未来的潜质,而不是海归的光环。”张珂说。 我省对于海外留学人才的需求量逐年提升。目前,全省留学回国人员总量超过8万人,近3年新增人数超过两万人,年增长率均超过20%。但与江苏的产业升级相比,海外留学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总量仍不能满足产业升级步伐。 为吸引海外留学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各级政府各显神通。我省除组织企业直接赴国外高校招聘,每年大规模组团参加全国留学回国人员交流大会、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之外,还创立不少国际知名的品牌活动,如“海外博士江苏行”、南京留交会、苏州精英周等。 海归就业要接地气更要摆正心态 “市场是衡量人才水平的最好工具,一些海归的就业理念与国内用人市场脱节,不能为企业创造价值,自然不可能有高工资。”李天伦建议,留学大众化时代,留学生回国就业一定要摆正心态,不能眼高手低。 人才金港企业集团的很大一块业务,就是为国内企业引进海外留学人才。8年来,该公司累计为国内13个城市引进2883名海内外高层次人才。人才金港江苏有限公司总经理施崎谈起经手过的留学海归择业案例深有感触。 施崎去年曾经为悉尼一所大学会计专业硕士生小刘推荐过工作。“镀过金”的小刘一心想去大银行。苦苦“煎熬”等待大半年后,小刘终于考上一家银行的理财经理职务。可是工作后,他感到的更多是无助:由于理财经理对人脉资源要求很高,他从高中起一直在国外读书,没有好的人脉资源,目前只能拿着5000多元的底薪。 还有一位毕业于美国纽约艾德菲大学的工商管理硕士生,明确提出要在规模企业或管理咨询公司从事HR或咨询顾问工作。但同样因为没有相关的实习经历,没有竞争力,只能先从行政助理岗位做起。 “像这两位学生,如果不盯着国企、大银行,可以有更好的职位。”施崎说,留学海归在海外几年,摸不清国内的就业形势,择业受高期望值的父母影响严重,依旧把国企、大银行作为择业主要选择。但实质上,在海归数量日益增多的大背景下,国企和大银行用人更加现实,更看重高校毕业生的实际能力。 对海归褪去光芒,施崎分析说,这一方面折射出当前用人单位更看重求职者的实际能力,另一方面,也唤醒海归求职者及其父母,需要对自身条件和就业市场有更为客观理性的判断。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